水源華城是建於京畿道水原市內的邑城,建城的目的是朝鮮第22代王正祖爲了向父親莊獻世子表示孝心以及顯示經濟實力而建造的新城市,從正祖18年即1794年開工,1796年完工。雖然在韓戰時有許多設施遭到破壞,但在1975年至1979年又重新修復原樣;在1997年12月與昌德宮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新豐樓是華城行宮的第一道門面,也是進入行宮的第一道入口。雖然水源華城令人驚訝的地方是在於它的城墎、城牆與石牆,但是南韓當局為了向世界推廣自己的文化與歷史,除了努力保存與修復古蹟之外,也增加了許多藝文表演,例如古代宮廷樂曲演出、跆拳道與武術表演等,而演出的地點大多在新豐樓前,所以新豐樓也成為行宮的代表。
水源華城的建立有展示當然太平盛世的意味,所以行宮內的建築多為華麗。雖然不比首爾內的五大宮,但是其細節也不馬虎,處處充滿了鮮豔絢麗的色彩,相較於另一個世界遺產南漢山城,水源華城美麗許多。
水源華城行宮雖然不比首爾五大宮,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門面新豐樓開始兩旁皆有文武百官的行政宮殿,在新豐樓兩側有南軍營與北軍營,且在北軍營後還有個掌管行宮管理的執事廳。
在南軍營之後也設有書吏廳與裨將廳。書吏廳裡面放置各式各樣的公文,裨將廳則是供給留守華城的裨將使用,若朝鮮王在此開臨時會議時文武百官也將會集中至書吏廳與裨將廳於以後傳。
在進入正殿奉壽堂的正門中陽門之後,會發現中間有三條路,中間道路略高也略寬,這是給王走的路稱御道;右側是給文官行走的路,左側是給武將行走的路。在宮廷中除了王之外,其他人不得走在御道上面。
奉壽堂是華城行宮的正殿建築,也是華城留守府的東軒建築,也叫"壯南軒"。1795年(正祖19年)正祖就在這裏爲惠慶宮舉行了回甲宴進饌禮。當時,正祖爲祝願惠慶宮長壽,將堂號改爲有萬壽無疆之意的奉壽堂,並命曹允亨書寫懸匾。
在朝鮮王的宮殿中,王座的背後都會有一幅代表朝鮮的日月五峰圖,此圖是王的象徵,代表著天地萬物間的協調與王的權威,也代表了朝鮮的國土象徵。在華城行宮的正殿也不例外的看到以華麗顏色呈現的日月五峰圖。
奉壽堂中的左殿展現了在1795年的進饌宴中,正組大王向母親惠慶宮洪氏行禮,宮女們在旁服侍的場景。此進饌宴為惠慶宮洪氏獻上了12道小菜,70道主菜與雕花42個。進饌禮活動爲朝鮮時代最大規模的宮廷活動,當時廣受矚目,除了王室宗親和下臣以外,有眾多人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