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韓國/首爾南漢山城(一)

首爾古稱漢陽,而朝鮮為了保護漢陽在其東西南北個建造四個要賽以守護漢陽,分別是北開城,南水源,東廣州(南漢),西華江(仁川附近).建立南漢山城的目的是因應戰爭或內亂等緊急情況,是救兵到達之前替代漢陽都城宮殿的避難場所,據說完工時期是在1626年,此為仁祖統治時期。南漢山城在2014年6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在仁祖14年(1636年)爆發丙子胡亂時,仁祖避難至南漢山城並堅守了47天。丙子胡亂是指皇太極稱帝後不久率領清朝軍隊攻打朝鮮的事件;當時明朝已是風雨飄渺自顧不暇,無力保護朝鮮.而當時朝鮮由親明大臣執掌政權,堅持與明朝的宗主關係,也收留明朝戰敗逃至朝鮮的將領,對後金持敵對態度。就連仁祖也對後金的使臣說:「明國猶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國,可乎?船殆不可藉也。」後金統治著皇太極一氣之下便派兵攻打朝鮮.在明崇德二年正月初一,皇太極趁江面結冰之際渡江攻破漢陽,仁祖被迫逃離至南漢山城,並在南漢山城被圍,到最後被迫投降.投降後的仁祖隨清軍來到三田渡,與皇太極會面,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從此朝鮮斷絕與原宗主國明朝的關係,並成為清朝的藩屬國。南漢山城自16世紀以來建築物屢屢遭到破壞,但也修復許多次,其中從建後的正門漢南樓依舊高大,取名漢南樓有漢江之南最高樓之意.


南漢山城行宮是現存的唯一一個兼具宗廟和社稷的行宮。它不但是一個行宮、 更是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執行臨時首都作用的地方。南漢山城除了有宗廟之外,在城內也是與百姓同住.與另一個世界遺產水源華成比較起來,它像是落難的統治者,甘願與百姓同甘共苦,我想唯有國難當前才可以凝聚共同的向心力.就像好幾年前南韓經濟瀕臨破產,許多人民願意捐金救國一樣.


南漢山城其實許多建築物多為修補過,不過此座池城最有看頭的依舊是遼遠廣大的城牆,走一圈大概一天也走不完.用石頭做的城牆最為屹立不搖,也見證了許多歷史的痕跡.山城內設置了甕城,砲台,城門,暗門與墎台等等,都是利用石頭切砌而成.北門是離王宮行館最近的地方,一般步行也會從北門開始.


南漢山城一共有四個城郭,「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另外還有16個暗門.為了防禦敵人的侵入,平時緊閉4個城門,在運送物資和將兵出入時則利用暗門,這種暗門的設計其實也要小心翼翼,如果被敵人知道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瓮城是為了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或在城門內側的特例)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屬於中國古代城市城牆的一部分。當敵人攻城時也會發揮與正面守成軍互相協防的作用.



南漢山城行宮根據朝鮮時代都城宮殿建築布局,其實跟首爾內的景福宮相似,以三朝的空間結構設計,城內官廳 「外朝」,政務空間 「治朝」與國王寢宮 「燕朝」為主體,符合前朝後寢」 的安排方式。因為朝鮮地理位置較北,在冬天時也非常寒冷,所以除了在建築門面上有華麗的彩繪之外,在宮殿的下面也設計了燒炭以暖活殿內的功能,而宮殿後的柱子則是用於排除煤煙的煙囪.


行宮中的宮殿有一座稱為坐勝堂,它位於內行殿北邊,是廣州知府日常辦公的所在地.坐勝的意思即是坐著勝利,他所表達的是一定會用必勝的方法戰勝敵人的意志;其實很難理解此字面上的含意,或許在當時是激勵軍民一心的命名.


在行宮後面也有個後花園稱作後院,旁邊有個涼亭叫以威亭,此停是18世紀時廣州知府為了射箭而修築的亭子.現在後院還有放幾個箭靶,別有一番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