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中國/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諡「孝慈」,故名孝陵。南京明孝陵在2003年被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連帶周邊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劃入世界遺產保護範圍。

明太祖朱元璋傳奇的一生經常被後人提起,從放牛小童,入寺出家之後參加起義,建立明朝再治理朝政,一直到死去,每一段故事都非常精采。最後在1398年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葬於紫金山孝陵。因為朱元璋開創了偉大的王朝,所以他的陵寢-明孝陵皆受到後來統治著的保護與維修;即便在太平天國內亂時期,曾讓明孝陵的地表建築多於損毀,但在晚清財政拮据時曾國藩還是撥出銀兩來做些維修!

朱元璋晚期最令人詬病的是殺了許多開國功臣,但是在他死後卻把開國功勳一併葬在鍾山。明初功臣賜陪葬者有中山王徐達墓、開平王常遇春墓、岐陽王李文忠墓、東甌王湯和墓等等曾經與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兄弟。或許這位開創偉大王朝的人物到晚年時期也常常憶起早期艱苦的日子!


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除了壯觀宏偉,同時也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寢宮內有文武方門,東井亭、西井亭、御廚、具服殿、碑殿、東配殿、西配殿、亨殿、內紅門、升仙橋、明樓與寶頂等建築,士明清帝陵制度的先河。

當初在建築明孝陵時,為了確保品質,在每塊城磚上都必須刻上製磚人、窯匠和監工等人的名字,驗收時若不合格,即循線追究相關人的責任,嚴重的甚至要殺頭。

在經過好幾百多年的風吹雨打,那些建造者的名字大多依稀可辨,而大部分的城磚也都還堅挺在那裡,比起後來其他地方的城牆和城磚都牢靠許多,顯示當年在朱元璋嚴酷的管理制度下,對建築的控制品質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神道
在進入明孝陵之前,有一段非常漂亮的路徑,即下馬坊內的神道。神道並不是呈現直線,而是環繞建有三國時代孫權陵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由下馬坊至文武方門的神道長達2400米。沿神道依次有:下馬坊、禁約碑、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碑亭、御橋、石像路、石望柱、武將、文臣、欞星門。

治隆唐宋
走進頭一道宮門,可以清楚看到治隆唐宋碑,這是清康熙皇帝的親手書。康熙黃帝不像乾隆皇帝一樣到處題書,但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的書法寫的很漂亮。康熙手書此碑的意思,是在讚嘆明太祖的英明統治勝過唐太宗、宋太祖,且在康熙六次下江南中,有五次是特地到明孝陵去拜謁。但這種種行為其實是要安撫漢人,可謂用心至極。康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難得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明樓內部
在天花藻井上兩千多平方米彩繪沿襲明代風格,色彩以黃、綠、藍、紅為主,圖案既有團龍彩雲式的,也有旋轉花團式的。頂部天花採用和璽彩繪的畫法,這是明代皇家高等級的彩繪。頂外部的斗拱和額方採用以花草為主旋子彩繪法。(百度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